铜鼓舞
铜鼓舞图片欣赏
Read More
铜鼓舞是以鼓手有节奏地击鼓,由鼓点的节奏变化而引起舞蹈者的动作和队形变化的一种舞蹈。其特点动作按其形式有六七种。每种动作各有不同的舞步和节拍,风格不尽相同。铜鼓舞中的集体舞以一种固定的男女青年围成圆圈队形。其队形还有半圆形、一字形、纵形、交叉对跳、四方形等。舞步矫健有力,舞姿粗犷灵活,动作幅度大,情绪饱满。跳至高潮时鼓手还常常伴以欢快的喊和激动的呼叫,波澜起伏的情绪和动人的场面,充分体现了当地人民豪放、朴实的民族性格,抒发了他们纯洁快乐的思想感情。
苗族铜鼓舞多在盛大节日,如“吃牯脏”“苗年”“芦笙节”活动中表演。铜鼓架设在场地中心,由一名鼓手敲打,另一人持特制木桶置于铜鼓后面,时近时远相配合,以增强乐音效果。舞者人数不限,经常是越百上千,围成几个大圆圈,合着铜鼓的敲击变化互相呼应,表演以日常劳动生活为内容的舞蹈。苗族铜鼓的敲打方法,一般都有固定的鼓点、读法及呼喊声,由于群众非常熟悉这些鼓点和读法所包含的内容,所以鼓声具有"鼓语"的特点。鼓手执双槌棒击鼓鼓点有专门的读法:“咚”表示右手击鼓心,“嘎”表示左手击鼓边,“的”表示双槌相击。例如“翻高豆”,意为“赶斑鸠”,舞蹈表现农民听说飞来的斑鸠,正在刨出黄豆种啄食,于是骑着马来到田里驱赶斑鸠。舞蹈动作有:在地边赶斑鸠、作抬腿赶、骑着马赶、拍掌转身下蹲甩腰赶斑鸠等4个动作。又如"平冷潘拉冬高冬",苗语意为"迎客舞",表现主人以舞蹈欢迎客人的到来。据说此鼓点是受山林中啄木鸟"笃笃"啄木声的启发而编成的。客人到来时,主人和迎客者在路边两旁,拍手欢舞,迎客人进寨。其他还有表现"获猎归来""儿童放鸭""捞虾""捉蟹",以及"吃牯脏"中表演的祭祀性"刀舞"等,都有不同的鼓点读法和苗语鼓词。